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

造纸废水净化新路径:脱色剂与絮凝剂的协同处理策略

时间:2025-04-17 16:52:57 来源: 浏览|:26次

在造纸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造纸废水的处理成为了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。造纸废水不仅排放量巨大,而且成分较为复杂,其中高浓度的色度和大量的悬浮物影响着生态环境。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,脱色剂与絮凝剂配合使用的处理工艺逐渐成为行业主流,展现出卓越的成效。
 
造纸废水的来源广泛,涵盖了制浆、抄纸等多个生产环节。制浆过程中,木材、草类等原料经化学处理,会产生大量含有木质素、半纤维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废水,这些物质赋予了废水深浓的颜色。抄纸阶段添加的各类染料、助剂等进一步加重了废水的污染程度,使其色度高且难以自然降解。同时,废水中还悬浮着大量细小纤维、填料等固体颗粒,若直接排放,将对水体造成的视觉污染,降低水体透明度,阻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,破坏水生态平衡。
 
脱色剂在造纸废水处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其作用机理主要基于化学反应与吸附原理。常见的脱色剂多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,分子结构中含有特定的官能团,能够与废水中的发色基团发生化学反应,改变发色基团的结构,使其吸收光谱发生变化,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。例如,一些阳离子型脱色剂可与带负电的木质素、染料分子等发生静电吸引作用,形成较大的分子聚集体,进而降低废水的色度。此外,部分脱色剂具有多孔的结构,能够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发色物质吸附在其表面,实现脱色效果。
 
絮凝剂则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。絮凝剂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。无机絮凝剂如硫酸铝、聚合氯化铝等,在水中水解形成带正电的多核羟基络合物,这些络合物能够中和悬浮颗粒表面的负电荷,压缩双电层,使颗粒间的排斥力减小,从而相互碰撞聚集。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,具有长链分子结构,通过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与悬浮颗粒发生吸附架桥作用,将众多细小颗粒连接在一起,形成较大的絮体。
 
当脱色剂与絮凝剂配合使用时,二者相辅相成,发挥出协同增效的作用。在实际处理过程中,先向造纸废水中加入适量的脱色剂,使其与废水中的发色物质充分反应和吸附,初步降低废水的色度。接着,添加絮凝剂,絮凝剂在对悬浮颗粒进行絮凝的同时,能够将已与脱色剂结合的发色物质絮体一并聚集沉降。以某大型造纸厂为例,在采用脱色剂与絮凝剂配合处理工艺前,造纸废水的色度比较高,悬浮物含量也较大,水质浑浊且颜色深暗。采用该配合处理工艺后,废水色度降低,悬浮物含量低了,水质变得清澈透明。经处理后的废水,部分可直接回用于造纸生产过程中的洗浆、抄纸等环节,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,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。同时,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,有效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压力。
 
随着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,脱色剂与絮凝剂配合处理造纸废水的工艺将不断优化和完善,为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,在环境保护行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。
 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
more >
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污水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05-2021 苏州昊诺工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苏ICP备12053904号-8

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